一场刻骨铭心的意外
故事的开始
小懒的工位永远萦绕着咖啡与代码交织的独特气息,这位 Git 控制狂的世界,从代码仓库到私人涂鸦本,全都被 Git 版本控制系统精密编织。他的 GitHub 主页堪称数字生命博物馆,不仅陈列着代码的迭代史诗,还收藏着从速写本扫描的水彩插画,那些线条与色块间跃动的灵感,都被 Git commit 记录下诞生与蜕变的每个瞬间。每当深夜办公室只剩键盘敲击声,小懒总爱用git log命令回溯时光,看着那些带有 “凌晨三点突发奇想”“暴雨天灵感速写” 备注的提交记录,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,过去的自己正透过代码与色彩朝他微笑。
他独创了一套神秘的 Git 使用法则:将私密创作藏进独立分支,用git stash把心血暂时封存,甚至会为某个突发奇想创建专属的feature/doodle分支。那些藏在.gitignore文件背后的神秘图片,承载着他最柔软的幻想,只有深夜拉上窗帘,他才会小心翼翼地用git checkout指令解锁这些私密记忆,在屏幕幽光中重温创作时的悸动。
一场史无前例的变故
变故发生在某个平凡的午后,硬盘突然发出刺耳的嗡鸣,像一只濒死的机械夜莺。小懒盯着蓝屏上闪烁的错误代码,手指不受控制地反复敲击git status,妄图从命令行里唤回那些被 Git 精心守护的时光碎片。当数据恢复工程师摇头叹息,他才惊觉那些用git add精心保存的灵感,那些藏在rebase与merge背后的创作故事,此刻正随着损坏的扇区化作数字尘埃。深夜里,他对着空荡荡的 GitHub 仓库发呆,第一次意识到,Git 虽是强大的时光机,却敌不过硬件崩溃的无情现实。那些再也无法找回的HEAD指针,成了他与过去世界之间永远断裂的锁链。
痛定思痛
一番促膝长谈后,经过小懒的同意,我将我们的聊天记录发了上来。里边包含详细的操作流程。
小懒
首先打开微信git的官网,然后用微信扫码登陆
https://git.weixin.qq.com/
然后呢。
创建一个新的项目,项目名称自己取,注意最下边的选项里选“私有”,因为我们的项目是自己用,不是开源项目。创建完成后会在项目列表里看到新建的项目,然后本地git连接这个仓库就可以了
在 个人设置 》 账户 里边可以设置git的密码,因为我使用的是https方式,所以每次都用这个账号和密码进行验证的。
然后用root身份登陆自己的linux服务器,运行 yum install git安装git软件,然后用 sudo -Hu www ssh-keygen 命令给你的www用户生成public key,如果没有www用户,则是你的web服务器还没有配置。接下来继续打开微信的git网站,进入 个人设置》SSH密钥,将你服务器的www用户的public key添加到这里。这里最后还要设置一个web钩子,在项目列表里点我的项目,在里边的 设置》高级设置 》网络回调钩子,里边添加上一个可以访问到的你的服务器的web地址。
然后呢